2000年12月4日,一份题为《中国:对增长的阻力》的报告呈现在有关领导面前。这份报告预计当年我国GDP可能增长8.3%左右,而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慢,“十五”期间国民经济要保持7%-8%的增长,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一是提高生产率的要求和持续的快速增长之间存在着矛盾。
二是尽管非国有部门(外资企业和私有企业)的工业产出增长迅速,但这部分产出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到1/4,约有75%的产值仍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创造的。同时,也不能有效地刺激农业以补偿供应方增长的短缺。农村收入停滞、生产过剩、成本高、环境恶化、水的短缺或泛滥和生产率低下都是农村的紧迫问题。而且,要对农村经济运用市场力量也必须付出巨大的财政和社会代价。
三是内需不足依然存在。尽管由于国际价格上涨,服务价格和石油等商品的成本都显著增高,今年的物价指数还是上涨得不多。这证明内在需求依然低迷,推动物价上升的原因是成本而不是需求。
四是投向内地和西部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(这是政府最愿意的)将很难快速增加。尽管世贸组织成员资格可能刺激中期的贸易,但以后12个月的出口增长也许会放慢。
报告指出,尽管对中国“入世”的预期会加快外国投资的流入,但出口增长可能减弱而国内需求将继续低迷。政府也许会被迫再次求助于直接刺激经济的措施,但其代价是降低公共财政的健康状况和放慢改革的步伐。
这份中文版报告正是《牛津分析——每日亚太简报》。它是国家信息中心和牛津分析公司深入合作的产物。
1996年,我国重要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机构——国家信息中心和享誉世界的国际性咨询机构——英国牛津分析公司开始合作,起初双方合作方式比较简单。
为更好地满足各级政府、金融证券机构以及各大中型企业决策信息需求,进一步探索中外信息服务业的深层次合作,国家信息中心委托中国经济信息网络(香港)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与牛津公司的合作事宜,拓展合作领域,实行商业化运作。
几年来,《牛津分析》为政府和企业的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千年之交,中国加入WTO在即。信息咨询也已成为一个专业化、科技含量高、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朝阳行业。中外信息服务业的合作前景,将显得更加绚丽、美好。